在电气改造中,我们须要有清晰的的思路和良好的方法。
(1)根据争取到的资金,考虑改造后的效益,确定改造后设备所要达到的技术等级以及对设备的改造程度。也可以把设备总系统的改造方案,分成若干分系统的方案分步解决,每个分方案,既独立,又相互联系,分系统的分立改造,有利于资金的相对集中,能使得资金优先运用到最迫切改进的系统中,使设备在改造后能更快见到效益,使投资最快得到回报。投资的回笼与积累,又更有利于其他系统的改造,形成良性循环。
(2)电气设备的精准控制是提高设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必要条件,只有控制的准确,才能使设备少故障,多产出,多产出合格产品,所以电路的设计就显的尤为重要。
首先,要尽量在原电路的基础上,合理改进,研究原电路,制定改进方案,在多个方案中,优选出最理想的方案,或根据多个方案综合出可行方案。确定方案后,还要对其进行可行性验证,通过多次试验,验证电路的可行性,排除寄生电路,找到可靠稳定的运行方案,运用到设备的控制中去。
第二,要提高电路的可靠性。除以上方法外,还需要进行可靠性设计。一是要提高电器元件的可靠性,二是要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。一般电器元件的可靠性,常采用冗余措施进行设计;信号的处理采用提高系统集成度,光电隔离、阻容吸收等环节提高抗干扰能力;信号的传输,常采用屏蔽网护套信号线,或采用双绞线,也可通过地线的合理布局,达到抗干扰的能力。
第三,自动控制信号源的设计与寻找。信号源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点,只有在信号源准确的发出信号时,才能使元件准确的动作,设备才能准确的工作。改造工程中,要考察整个系统,研究电路的各部分,研究设备运行的准确位置,增设限位、报警以及其他信号元件。没有直接信号源的,可利用间接信号源进行转化。
4、正确的施工是使改造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
施工是完成设计意图、实现设计功能的必要手段,而正确的施工则是使改造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。在施工中往往还会出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妥善解决,从而实现改造意图。在实际施工中,必须要准确了解改造设计的意图和目的,这样才能把握设计,准确的实施,从而使改进的目的得以成功实现。设计与实际有所出入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,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,在不改变原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变更,完成施工。
在元器件的安装上,要合理配置空间,做到不拥挤、不疏散。要充分考虑到元件的散热空间,而且要正确的接线。变频器及PLC的安装,要远离发热源。对高精度的仪器、仪表可采用整体箱体式屏蔽,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。对于一些现有的元器件,其功能超出或不足改造所需的功能,不妨对其内部结构稍作改造和调整,使其适应设计要求,这样既节省了资金,又加快了施工进度,一举两得。
在施工完成后都要进行运行测试,这是改造方案实施后的第一次试车检验,一定要做好记录,研究系统失灵的机理,分析并完善设计,以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功能错乱。同时要做好工程的善后工作,做好各线路的标记牌号,画出完整的改造竣工电路图,以备核查和检修。同时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。